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亚美尼亚共和国政府经济贸易协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0:51:13  浏览:932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亚美尼亚共和国政府经济贸易协定

中国政府 亚美尼亚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亚美尼亚共和国政府经济贸易协定


(签订日期1992年10月9日 生效日期1992年10月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亚美尼亚共和国政府(以下称“缔约双方”),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和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缔约双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并为此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条 缔约双方在对两国进出口商品征收关税,其他税收和海关管理的规章以及办理海关手续方面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
  此规定不适用于:
  1.缔约一方为便利边境贸易已给予或将给予邻国的优惠;
  2.缔约一方已给予或将给予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优惠。

  第三条 缔约双方将按照本协定的规定和各自国家的有效法律、法规,鼓励和保护缔约一方投资者在另一方领土内的投资。

  第四条 缔约双方将在各自国家的有效法律、法规范围内鼓励两国的公司、企业和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并为此创造便利条件。

  第五条 两国从事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公司、企业和组织应按照国际贸易惯例进行商务谈判和签订合同。

  第六条 双方应以有关商品的国际市场现行价格为基础,协商确定商品的价格。
  对商品的支付,应按照两国有效的外汇法规,以双方商定的可自由兑换货币或其他方式办理。

  第七条 在本协定生效后二个月内中国银行和亚美尼亚外贸银行将制定根据本协定进行的双边经贸业务的结算和支付的技术程序。

  第八条 为促进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缔约双方将相互为对方在本国举办贸易博览会、展览会、经济技术洽谈会及来往贸易团组提供方便。

  第九条 缔约双方应根据各自国家的法律、法规允许对方国家从事两国间经济贸易活动的公司、企业和组织在他们各自国家设立常驻代表处并为其正常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十条 缔约双方可根据任何一方的建议,轮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亚美尼亚共和国就经济贸易问题举行会谈。

  第十一条 经缔约双方同意,可对本协定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十二条 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如缔约任何一方在期满前六个月未以书面通知缔约另一方终止本协定,则本协定的有效期将自动延长一年,并依此法顺延。
  在本协定有效期内签订的,至本协定有效期终止时尚未执行完的合同,应按本协定的规定执行完毕。
  本协定于一九九二年一月九日在埃里温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亚美尼亚文和俄文写成,三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亚美尼亚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刘山在               萨尔基夏
     (签字)               (签字)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渝办发〔2010〕351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十二月一日







重庆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010〕41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区县(自治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村(社区)综合应急救援中队。

第三条 全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实行“政府领导、总队统筹、军地联动、条块结合、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全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坚持军地结合、平时与战时结合、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紧贴实际、立足实战、务求实用的原则。





第二章 队伍建设



第五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是本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研究、决定和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统筹、指导、督促本行政区域内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是同级人民政府相关类别、相关行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机构,负责统筹规划、指导、督促相关类别、相关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

第六条 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以市公安消防总队直属力量(不含区县消防队伍)、预备役部队、重庆武警总队、驻渝部队及其他市属优势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为依托进行组建。

区县(自治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以各区县(自治县)公安消防队伍(含特勤分中心)、企事业专职消防队伍、民兵、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为依托进行组建。

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和村(社区)综合应急救援中队分别以本地区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警务人员、医务人员、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干部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进行组建。

第七条 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区县(自治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根据本地区易发、多发灾害事故类型及救援资源等实际情况,组建不同专业方向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第八条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以能够有效应对本行政区域内易发、多发灾害事故抢险救援需要为前提,合理确定本级各类应急队伍建设规模。

第九条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的安监、卫生、公安、水利、国土资源、地震、林业、农业、交通、市政、煤监、气象、环保、民政、商业、经济信息、规划、国资、质监、旅游、民防、海事、港航、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广播电视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本部门、本单位职责,组建或指导所管辖的企事业单位组建相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第十条 全市各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应根据本地区灾害事故特点,充分利用当地民营企业、民间组织的设施设备和技术人员等社会应急资源,将其纳入综合应急专业方向的救援力量或由专业方向救援队伍的牵头单位或责任单位与其签订协作协议。



第三章 队伍职责



第十一条 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承担全市范围内重大以上地震、暴雨洪涝、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道路交通事故、建设工程事故、建(构)筑物事故、水上事故、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任务;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重大以上干旱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承担跨区域的增援任务;负责统筹协调区县(自治县)提出的支援请求。

第十二条 区县(自治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承担本地区发生的一般、较大级别地震、暴雨洪涝、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道路交通事故、建设工程事故、建(构)筑物事故、水上事故、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负责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协助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处置发生在本地区的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发生在本地区的干旱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环境污染、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同时担负周边邻近地区的应急救援增援任务。

第十三条 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村(社区)综合应急救援中队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等工作,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





第四章 指挥调度



第十四条 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在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或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协调调度全市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抢险救援工作;负责跨市执行增援任务的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调度,并在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指挥部的统筹安排下开展抢险救援行动。

第十五条 区县(自治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在事发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或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负责协调调度本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执行跨区县支援任务的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抢险救援工作。

第十六条 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组织下,村(社区)综合应急救援中队在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组织下,开展灾害事故的先期处置,同时接受上级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机构的指挥。

第十七条 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灾害事故处置中需要驻军部队应急力量支援时,由本级人民政府向同级军事机关提出,当地同级军事机关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实施。在险情、灾情紧急的情况下,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直接向驻军部队提出救助请求,驻军部队应当按照规定立即实施救助,并向上级报告。驻军部队应急力量作为综合应急队伍参加抢险救援时,按照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或指挥部赋予的任务,在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或区县(自治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的统筹下,独立开展抢险救援行动。

第十八条 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的抢险救援,以驻军部队为主体救援力量的,同级军事机关负责人或驻军部队负责人应当参加当地政府的灾害事故处置指挥部,并担任副指挥长。

第十九条 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区县(自治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调度平台搭建与下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互联互通的通信指挥网,并与承担综合应急救援任务的部门和单位的应急平台互联互通,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统一模式建立应急平台,搭建与本级所属专业队伍互联互通的通信指挥网。

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区县(自治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调度平台按本级政府应急指挥平台的调令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指挥和处置过程中的信息收集、报送。

第二十条 市、区县(自治县)综合应急救援各专业方向队伍的牵头组建单位负责建立和动态维护同级所属应急救援队伍人员编成、装备配置、队伍驻地、通信联络方式、指挥员信息数据库。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村(社区)综合应急救援中队数据的录入更新和维护管理由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五章 日常管理



第二十一条 综合应急救援总队、支队、大队、中队挂牌单位,市、区县(自治县)综合应急救援各专业方向队伍的牵头单位,纳入综合应急救援各主体队伍所在单位分别是各级各类队伍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设立或明确专门机构,落实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二十二条 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负责下达各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年度训练演练计划,统筹协调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置和应急综合物资储备有关事宜,检查、指导各级各类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各项工作。

第二十三条 区县(自治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按照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和本级政府要求编制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大队、中队训练演练方案,统筹协调本地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置和应急综合物资储备有关事宜,指导、督促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村(社区)综合应急救援中队的各项工作。

第二十四条 市、区县(自治县)综合应急救援各专业方向队伍的牵头组建单位应按照综合与专业、分类与分级相结合的原则,编制应急救援队伍抢险救援梯次出动预案和跨市(区县)增援预案,并根据需要和情势变化定时修订应急救援预案,有针对性地组织应急演练,指导本地区同类救援队伍建设。

第二十五条 综合应急救援总队、支队、大队、中队以及市、区县(自治县)综合应急救援各专业方向队伍的牵头组建单位、纳入综合应急救援的各主体队伍要建立值守制度,保障24小时通信联络畅通。

第二十六条 纳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的全市各级各类应急队伍队旗、队徽、队牌由各级各类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牵头组建单位和责任单位按照出台的设计标准统一制作、发放。车辆通行证由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按照设计标准统一制作、发放。队伍在本地区实施综合抢险救援或执行跨区县(自治县)支援以及跨省市增援任务时,统一采用重庆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标志标识识别体系。



第六章 培训演练



第二十七条 建立各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训练体系,强化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战斗集结、协同作战、专业救援、通信保障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第二十八条 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区县(自治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村(社区)综合应急救援中队负责组织本地区综合性演练,每年至少开展1次以上。

第二十九条 综合应急救援各专业方向队伍的牵头部门负责本行业领域应急救援队伍的日常培训工作,每年至少组织专项应急合成演练1次以上。

第三十条 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各专业方向的主体应急救援队伍所在单位按照承担的综合应急救援职责,开展日常培训工作,每年至少组织单项性演练2次以上。

第三十一条 各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训练演练涉及驻军部队应急力量参与的,应经同级军事机关予以协调,并采取军地联训联演、联考联评的方式组织实施。

第三十二条 根据地区多发、易发灾害事故特点,依托国家(重庆)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和区县(自治县)消防支(大)队等训练基地,增设和改建训练科目和训练设施,组织有关队伍开展各类重大灾害、事故处置和遇险人员救援的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救援的能力。



第七章 综合保障



第三十三条 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相结合等方式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经费渠道。

第三十四条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在日常管理、集中训练、合成演练、重大装备购置与维护保养、跨区域执行增援任务等方面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对企业所属救援队伍执行社会化救援任务给予适当补助。

第三十五条 全市各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涉及的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原有渠道自筹经费,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对所属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支持。

第三十六条 应急救援队伍所在企业要依法提足提够安全生产费用,作为所属专业救援队伍组建、装备建设、常态管理、日常训练经费的主要来源。

第三十七条 依托部队、民兵组建的应急救援队伍参加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的抢险救灾所耗费用(含救援装备的年度管理维护费用),由同级财政按《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有关规定解决。

第三十八条 在市红十字会设立专门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项基金,市红十字会常年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市政府倡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踊跃捐款。

第三十九条 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装备配置标准应满足特别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的需要,区县(自治县)综合应急救援支队装备配置标准应满足较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的需要。

第四十条 国家、市级层面已经出台本行业(领域)应急救援装备配置标准的,全市各级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应严格遵照执行。

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按照有史以来我市范围内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本行业领域最大规模灾害事故为参照依据,制定、实施本行业(单位)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规划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相关行业、相关类别的装备配置标准,并对区县(自治县)同类队伍装备建设给予适当支持。

第四十一条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筹、合理布局建设区县级、乡镇(街道)级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并根据本行政区域易发、多发突发事件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增加必备应急物资储备规模。

第四十二条 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应急抢险需要,可依法对权属于单位或个人的设施、设备、物品等社会资源进行征用。被紧急征用物资、设施、设备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返还。同时,依据政府部门制定的服务标准和有资质的评估机构的合理评估,由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协调,给予被征用方适当补偿。

第四十三条 应急救援队伍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按照有关规定享受补贴、医疗、工伤、抚恤、保险等待遇。

第四十四条 在综合应急队伍管理和抢险救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服从调度未履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相关职责或因处置不力导致突发事件危害扩大造成严重后果或造成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追究相关单位和当事人的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十七条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杭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


杭州市政府令
 
第188号


  《杭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茅临生
                          
二00二年十月十一日

             杭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凡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均可在本市市区范围内享受本办法规定的相关优惠待遇。


  第三条 杭州市人民政府老龄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民,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优待老年人的职责和义务。各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逐步增加对老年事业的投入比例,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和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第五条 本市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凭《杭州市老年人优待证》,其中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凭《杭州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优待证》享受优待。
  非本市常住户口的外地老年人,凭本人身份证和常住户口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老龄工作机构颁发的老年人优待证享受本办法规定的优惠待遇。


  第六条 本市老年人优待证由市老龄工作机构统一制发和管理。


  第七条 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享受下列优惠待遇:
  (一)半价办理各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学校图书馆除外)借阅证;
  (二)政府投资主办的各医疗机构专设老年人挂号窗口,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包括急诊、复诊挂号费,不包括专家门诊挂号费及诊疗费),并优先安排就诊、划价、配药、检查等;
  (三)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老年人,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提供法律援助或指派律师事务所和有关部门提供法律援助;
  (四)白天进入政府投资主办的各体育健身场馆活动,享受半价优惠;
  (五)乘坐火车、长途汽车、客运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可优先购票,并优先检票进站和优先上下车、船、飞机等;
  (六)邮政、电信、银行等单位专设老年人服务窗口或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为老年人优先办理相关业务;
  (七)农村老年人除缴纳国家规定的税款外,不承担义务工、劳动积累工和社会性集资收费。


  第八条 7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还可享受下列优惠待遇:
  (一)免费参观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风景名胜区景点、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西博会场馆等场所;
  (二)免费办理各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学校图书馆除外)借阅证;
  (三)优惠乘坐西湖游船游湖;
  (四)优惠乘坐公共汽车、电车(不含特殊线路)。


  第九条 本市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由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发给不低于每月100元的长寿保健补助,并随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补助标准。


  第十条 商场、饮食、维修、影剧院等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为老年人提供各种优先、优惠、优质服务。


  第十一条 乡村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上门医疗护理、医疗保健咨询服务,鼓励出诊到户和为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


  第十二条 支持和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类老年院校开设的老年教育课程的学习。


  第十三条 提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本村的老年人发放养老补贴,以及为本村村民办理养老保险。


  第十四条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实施有关老年人优惠待遇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并报市老龄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五条 对不按本办法规定履行优待老年人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市老龄工作机构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拒绝履行优待老年人义务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由市老龄工作机构提请其所在单位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